官媒引專家:人行料多渠道補水 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

經濟脈搏

撰文: 尹航

發布時間: 2024/06/06 12:24

最後更新: 2024/06/06 14:06

分享:

分享:

官媒引專家:人行料多渠道補水 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

內地官媒《中國證券報》引述專家稱,6月資金面大幅收緊的可能性不大,人行將繼續通過多個渠道合理「補水」,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。

進入6月後,人行連續3個工作日均只投放2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。資金面平穩是逆回購重回「地量」的主要原因。從資金面看,結束5月末流動性緊平衡局面後,6月初各期限拆放利率、回購利率普遍下行。

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表示,資金面當前整體表現穩健的態勢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,說明月初及時、快速收回前期因調節匯算清繳所得稅、流動性指標考核等跨月因素釋放出的流動性,力度是合理的。

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稱,6月初,人行根據市場流動性及短期擾動因素情況,重新開始20億元少量逆回購操作,有助於保持資金面基本平穩。

展望6月,考慮到近期政府債淨繳款規模對流動性擠壓效應有限,人行將繼續根據流動性供求和市場利率變化,靈活運用多種工具,促使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。

龐溟認為,資金利率有望繼續圍繞政策利率窄幅波動,資金面收斂緊張、流動性出現超預期大幅波動的概率不高。中泰證券分析師肖雨則認為,人行可能會在6月末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。4月以來人行對貨幣投放節奏保持相對謹慎態度,且6月中期借貸便利(MLF)到期規模不大,僅有2370億元,人行或會在稅期或月末時點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,進而平抑資金面波動。

周茂華說,人行有望綜合運用降準、結構性工具、公開市場操作等,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,對沖資金面擾動因素,為經濟復蘇營造良好貨幣環境,市場流動性將保持合理充裕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